2024-12-29 07:30:02 永熙教育网 阅读量(0)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高中历史优质课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优质课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历史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,民俗人文,经济科技等等诸多放放面面的东西,也可以了解到,当时统治者的功于过,还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该用一个怎样的体质来治理国家,统治国家,也可以了解到当时诸多的利与弊,让后世的人以史为诫
《未来简史》中赫拉利博士这样简诉学习历史的意义:“学习历史不是为了预言未来,现代社会发展太快,预言未来太困难。历史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,而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现代的社会文化所影响。所以这就像是我们祖先从冰冷的坟墓里伸出双手,扼住我们的脖子,强迫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前进。学习历史是为了松开这双手,让我们可以看一看其他方向,试试不同的路。”
我认为这有点像最优化问题里,在前进到达局部最优解的路上,我们还能去试着找一找全局最优解。
举个例子:
《清末历史》公开课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“斌椿,旗人,是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,也是最早被英国女王接见的中国官员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,被清政府派去欧洲考察,为期四个月,共访问了十数个国家。他饱读诗书,知书达礼,同时被认为是头脑灵光。然而在回国后,在考察日记中却这样写道,‘英国人的火车就是我国的木牛流马,显微镜就是佛学中的一花一世界’。得出的结论是,英国人还在学习我们一千多年前的东西。
如果我们把对事物的认知分成两个部分,一个是对事物直觉的认识,称为‘有’,比如桌子是黄色的;另一个是对事物属性的推断,称为‘无’,比如相应波长的光是黄色的光。
冯友兰大师在《中国哲学史》中这样解释农民思想的局限:“在古代中国,即使是读书人,也多出生地主家庭,离不开土地。农民日常与之打交道的,诸如田地和庄稼,都是他们一看就认识的东西。他们处于原始和纯真的心态之中,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为宝贵的东西,以‘有’去推断‘无’。”
《人类简史》中这样介绍思维意识:“把思维分成客观,主观和群体相互主观。群体相互主观就是一个地方的民众都相信同一个思想和意识形态,然后就会成为一个主观的群体,变成一个民族,宗教或者国家。然后群体主观意识建立法律和教义。其实这些东西全都没有客观物质支持。”
所以这大概告诉我们,为了尽量避免如例子中情况,避免被祖先留下的社会环境所逼迫,为了能够有多看一看另一个方向的思维,我们需要去学习与了解历史,知道我们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。
对于历史为什么那么吸引人?
唐太宗李世民说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。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
习主席说:明镜所以照形,古事所以知今。
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,所以历史那么的吸引人。
因为,预测和规划未来需要高超的智慧,而且无法胡闹糊弄,人们往往畏惧胆怯、望而却步。但是,回望和翻阅历史却是轻松的事情。尤其是那些虚构的、捏造的、镀金的、抹黑的历史,你无需甄别,无需辩识,谈笑间迷雾昏天,乐在其中。所以大凡不求真理贪玩之人皆被滑稽历史所吸引。
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李世民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
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可是这几千年来,我们从历史中的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得到教训。是不是听起来很拗口?
秦末苛政,天下苦秦久矣,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,从此拉开了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的序幕。每一新生王朝,都从前期帝王的励精图治,到中期的的安逸享乐而中衰,到最后又是天下大乱,被另一个新生王朝所取代。今天的皇帝是老朱家,明天就换成了爱新觉罗,你方唱罢我方登场,好不热闹,就这么不停的折腾了2000多年。直到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,总算终结了这2000年来的帝制。
皇帝没有了,但是就此能长治久安了吗?
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优质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优质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Copyright
© http://www.ztyz.net/ 永熙教育网
备案号:沪ICP备2024051029号-80
免责声明: 1、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2、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。 3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! 4、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,我们必奉陪到底,抵制恶意行为。 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:478923*qq.com(*换成@)